发布: 2008-5-03 21:18 | 作者: wzy728 | 来源: 中国音响DIY-Hifidiy.net
http://www.hifidiy.net/index.php?action-viewthread-tid-133835
某天在交易区巡检,正好看到有个帖子在求箱体,发现有一款箱体比较合适,就买了回来.
箱体尺寸:宽184MM,高300MM,深度240MM,板厚18MM,计算了一下,净容积在7.2升左右,比较合适~.
_4291802.JPG
到手以后,适当的用手头的工具加工了一下喇叭沉孔,以便适合手头的单元.然后就是装上喇叭,测量频响和阻抗参数.
等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心里在想:总不能老是搞老一套,搞点新意思啊,要不也没劲—-那就搞个串联式分频的吧,好象到目前为止,论坛还没有什么人折腾过,顺便呢也摸索一下吸音棉的调整,写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2008-5-03 21:19:10
很快把喇叭都拧上,单节低音单元听了一下,发觉没放吸音棉箱体的驻波也不是很严重,但是侧板的震动比较大–箱体没有加强筋的缘故,寻思能不能做些补救措施呢?比如说浇点沥青什么的…
不过现在的条件不允许浇沥青,只好想其他办法.正好呢看到有同学发帖用玻璃胶来代替沥青,受此启发,买了4支黑色中性玻璃胶回来,然后花了两个小时把玻璃胶涂到箱体内壁.一对箱子总共用了3支,每支300ML,这样涂胶后,箱体容积每只小了大约0.4升…
然后就是把箱子放在没人的顶楼,等干,下面是干后的照片~内避凹凸不平…
_4291795.JPG
2008-5-03 21:19:21

上面这个电路,大致分析了一下,红色椭圆内的应该是个阻抗补偿的RC电路
兰色的大致是高通的回路,
绿色的大致是低通回路.
如下图所示:
111.JPG
信号流向分析看起来是复杂了点,但是有LSPCAD,就简单了,不求甚解的模拟下吧.
首先,还是跟平常一样的顺序,进入LSPCAD,如下图~
222.JPG
当然下面红圈内的”串联结构”选项必须打勾,
同样有网络一和网络二两个分频网络,与普通并联结构的分频器所不同的是,他们之间的信号走向,”网络一”的上端接信号源正极(比如说功放接线柱正极),”网络一”的下端接的是”网络二”的上端.而不是普通并联式的信号源负极,”网络二”的下端才是接信号源的负极.
如下图所示:
444.JPG
各网络元件的取值:
在LSPCAD的串联分频模拟中,每个网络的编号为”00″的元件,都是接在本网络的上端和信号源”地”之间的,因此,没有特别的网络补偿要求时,不要选取这个元件,让他空着好了.
如果要跟模板电路一样加入6.8欧姆/67UF的阻抗补偿,需要在网络一中选中”00″号元件,选择”R+C”的方式,这样在信号源的正负极之间就加入阻抗补偿了
下图的示范呢是在网络二中选中了”00″号元件,增加了R+C补偿电路~
555.JPG
接下来的一些电路和元件的选择,跟并联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简单的,根据模板电路省略总体的阻抗补偿,就有了下面的BETA版分频器.
_4291794.JPG
自我感觉这些元件取值还不够合理,电容量太大,很费钱的
模拟的结果:分频点3000HZ,感觉斜率还比较高的,能达到3阶的效果~
111.JPG
2008-5-03 21:19:31
千万不可让吸音棉遮住倒相孔,哪怕只是一部分,因为这样将很明显的影响倒相孔的输出.
让倒相孔的周围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间~
这次比较正规,裁了两块丝绵,一块大约是16X70(CM),另一块大约是18X70(CM),蓬松状态下的厚度2~2.5CM.

_5021803.JPG
秤重:
_5031805.JPG
先取了28克的那块,大致平分剪成两半.
倒相孔频响的测量,是受教于”芦苇”大大的文章的,测量时把MIC固定在三脚架上,箱体放在一个空落地箱上,两箱的面板摸平,距离MIC距离约2~3CM,测量低音的近场曲线时,只让MIC做垂直运动,以保证下一次测量倒相孔频响时的距离的一致性~
首先是无吸音棉的状态下:
无吸音棉.JPG
请看500~2000HZ这一段的频响以及200~1000HZ这一端的相位曲线(由于涂了玻璃胶,已经不错了)
添入14克吸音棉后,500~2000有好转,图没有了.
下面是 28克的图:,箱体内两张均铺
28克吸音棉均铺.JPG
下面是两张14克的叠起来铺在低音后面和侧面:
28克吸音棉叠铺.JPG
两者的区别:
叠铺与均铺的区别.JPG
我选择了叠铺~
把另一张30克的也铺上:
58克吸音棉.JPG
没有明显的进步,听感上声音透明度好一些,略显单薄了~测试的结果,也是低频的峰顶输出声压有零点及分贝的下降
拆拆装装,期间的辛苦就不说了.最后给个28克吸音棉与没有吸音棉的频响区别,看了这些,希望不要再说吸音棉是用来吸收低频的了啊
有无吸音棉对比.JPG
吸音棉的用量的多少如何界定,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测量了一些箱子的倒相孔频响以后,个人认为中频段的峰值低于调谐频率20DB以上,基本就应该可以了,接下来可以结合听感再略微做些细调~
前倒相的要求可能可以更高一些,以我以前调整时代一号的吸音棉的结果来看,大量增加吸音棉可以很好的控制倒相孔的中频段杂波的输出,改善中频响应,但是相应的倒相管的低频输出也是要减少的~
大量吸音棉和原箱频响对比.JPG
100~600HZ的频响改变,基本是有正面效果的
新增2吸音棉后合成频响对比.JPG
2008-5-03 21:19:43
其实分频器元件的取值,我是根据手头的一些元件主要是电感来的,再根根据模拟以及主观听音加以修饰.
手头的电感有0.68MH以及0.9MH两种,后来又找到了1.2MH的
第一第二版的元件取值见下图,红色为第一版,分频点3500HZ,主观感受声音的透明度不够,于是第二版略做调整,分频点下移到3000HZ,主观感受不错了.
第二版的主观感受,人声还是略显娇艳,大声压下有些”叫”的感觉,于是决定再增大低通的主电感来压低2500HZ这里的中频段,原来的一个1.2MH的电感也懒得拆,最外圈半层舍去,刮去绝缘漆,量一下电感量是1.09MH左右,合适,再模拟到第三版的数值,分频点3000HZ~
感觉差不多了,就接入主系统,试听后,感觉声音偏清秀,高音多一些,听歌剧的男高音最明显,于是再次模拟,增加了一个衰减电阻而不是增大衰减电阻.接入系统再听,声音基本平衡了~
_5071808.JPG
最后测试的阻抗曲线:
zukang.JPG
频响曲线:500HZ以下为近场测量后合成:
100HZ附近有一定的提升,主要是根据手头的倒相管,主观想增加一些低频量感.
pinxiang.JPG
主观听音感受:
正品的VIFA XT25高音并没有个别网友提到的声音问题,碰铃声音依然清晰有力,与普通球顶的区别是这个高音的声音相当平滑,解析力也不错.
本箱的音色,不是阳光灿烂型,也不是阴柔型,而是如绚丽晚霞的类型…节奏不徐不急,低频段由于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即使在22平方的房间内远离墙壁摆放也还是够格,就是50~70这一段由于单元口径的限制而欠奉了.
个人认为,这个高音单元可以配合更高档次的中低音,下一个目标是SEAS的5″纸盆单元
=======================
用foobar2000音乐播放软件测试音响频响范围的方法
友情提醒,请先将音量调节到很低的位置,不然有烧单元的可能性,因为单频信号持续能量非常大,特别是高频尤其危险。
打开foobar2000音乐播放软件
点击 播放列表
再点 添加位置
输入 tone://100,30
(100是赫兹,频率单位;30是秒,时间单位)自己随便输
PS:
1 :为什么我的音箱标识频响范围最高能到20000赫兹,我却听不见20000赫兹的频率?
答:因为人的听力随着年龄增长,会衰弱,成年人,一般只能听到30~17000赫兹左右频响宽度。
2 :为什么我的音箱标识频响范围最低只有50赫兹而已,我却清楚的听见20赫兹的频率?
答:能量太大,超出喇叭承受功率了,你听见的不是20赫兹的声音,只是失真后产生的其他频率。
No user commented in " 适履记–后记:浅谈串联式分频器以及倒相箱吸音棉的调整 "
Follow-up comment rss or Leave a Track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