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和客户进行交流的时候,许多音响发烧友更喜欢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音响器材重放声的效果,作为音响从业员也应该了解其中的含义,下面作一个介绍:
1、 声音水分充足: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发干。
2、 声音柔软:低频段频响宽,低频、中低频亦然,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硬。
3、 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的成分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模糊、灰暗。
4、 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的频段内的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的平均能级较高,混响适合、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单薄。
5、 声音清晰(清澈):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音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模糊、混浊。
6、 声音有力度:中低频段量感充足,高频成分不缺、混响足够、失真小、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力度不足、无力。
7、 声音结实:中低频段声能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大,混响声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空。
8、 声音木:高频及中高频欠缺,低频及中低频成分较多,但量感不足,混响时间偏短,听起来声音不活跃、呆板。
9、 声音缩:声能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乏中音、混响声少、响声低、清晰度差、音色不丰满。
10、 声音脆:中高频及高频成分过多,低频成分不足,整个频带频响不均匀,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
11、 声音发尖:低频量感不足,中高频段(2-6KHZ)提升过多,频响分布不均匀,失真大,在听觉上感到刺耳。
12、 声音发闷:低频量感过强,特别是在150HZ左右,低频段失真较大,瞬态响应不好,高频和中高频成分欠缺,在3-4KHZ以上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
13、 声音发飘:声能平均极能较小,响度低、缺少中音、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造 成声音焦点不实、声像发虚且飘动。
14、 声音发炸:声能密度过大,高频及中高频成分过多,在高频段有躁音,有过载削峰失真。
15、 声音发破:声能密度太大,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以及过载削峰失真都会使声音产生破的感觉,甚至还会伴有“噗噗”的噪声。
16、 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听觉上感到声音沙哑。
17、 声音发毛:高频的中高频成分较多,在这个频段有噪声且失真较大,在听觉上有高频附加音,声音毛噪不干净。
18、 声音发散:声音不结实,焦点虚、主旋律不突出;混响过大、中频欠缺、频响不均匀,听觉上感到声音凌乱分散。
19、 声音发“哄”:低频中频某频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响太长,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在300HZ处若提升过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响清晰度。
20、 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存在谐振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瞬态响应不好。质量不好的高音扬声器,在听觉上常常会感到音质硬 ,且伴有金属声。
如何调音
在 使用频率均衡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乐器声音的调整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一般乐器的声音都具有一定的频率范围,而表现乐器个性的声音则在该范围内的某一点或某 一小部分。比如小提琴声音表现在240-400HZ之间;表现小提琴拔弦声的频率范围在1-2KHZ之间;表现小提琴明亮度的声音频率则在 7.5-10KHZ之间。这就要求频率均衡器的使用人员能够掌握各种乐器的中心频率 ,表现乐器各种演奏特色的频率点又在何处,就样才能根据不同的乐器 、所处的场合及所表现的题材等来对乐器的个性进行刻画和表现,下表是一些常见的乐器及人声的中心频率范围:
乐器名称
中心频率范围
低音吉它
拔弦声在700HZ-1KHZ
电吉它
响度在2.5KHZ,饱满度在240HZ
木吉它
低音弦在80-120HZ,琴箱声在250HZ,清晰度在2.5KHZ、3.75KHZ、5KHZ
低音吉它
频响在700HZ-1KHZ之间,提高拔弦声为60-80 HZ
低音鼓
低音在60-80HZ,敲击声在2.5KHZ
小鼓
饱满度在240HZ,响度在2KHZ
吊镲
金属声在200HZ,尖锐声在7.5-10KHZ,,镲边声在12KHZ
通通鼓
丰满度在240HZ,硬度在8KHZ
地筒鼓
丰满度在80-120HZ
电贝司
低音在80-25HZ,拔弦力度在700-1KHZ
手风琴
饱满度在240HZ
钢琴
低音在80-120HZ,临场感在2.5-8KHZ,声音随频率的升高而变得单薄
小号
丰满度在120-240HZ,临场感在5-7.5KHZ
小提琴
丰满度在240-400HZ,拔弦声在1-2KHZ,明亮度在7.5-10KHZ
大提琴
110-1600HZ,丰满度在300-500HZ
琵琶
110-1170HZ,丰满度在600-800HZ
笛子
440-1318HZ
二胡
293-1318HZ
男歌手
64-523HZ为基准音区
女歌手
160-1200HZ为基准音区
交响乐
8KHZ为明亮度
在调整频率均衡器时还应注意音频范围内各个频率段适宜提升或衰减的部位。
50HZ以下的频点略作提升可以增强声音的震撼力,但过多提升会使声音变得混浊、肥大;
50-300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在5db以内作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丰满度;
300-500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作3-5dB左右的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力度;
800HZ-2KHZ的频率范围一般在6dB以内作提升,这样可以突出某些乐器的声音;
1KHZ以上的频率不宜作过多提升,以免使某些乐器产生金属声;
2-4K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以用作3dB左右的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亮度,但过多提升会使声音尖锐;
5KHZ左右的频率范围主要表现了声音的清晰度,提升的幅度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6-8KHZ的频率范围略作提升可增加声音的层次感,但需注意若提升不当会使扩声系统产生返馈而出现啸声;
10KHZ以上频率的提升应慎重,因为提升过多会使声音产生发破。对刚刚开始使用频率均衡器的使用者来说,可依据自己的听觉来进行频率的调整,一般调整时以听感舒服为宜。
另 外,在使用频率均衡器时,若频率补偿不当会使重放声的效果变差,在频率响应的某一段出现峰谷,特别是在3-5KHZ和200-300HZ时,将引起音质的 明显变化。在频率响应的低频段和中低频段出现+5dB以上的峰值时,会使音色混浊,甚至出现频率的“嗡”声,中高频段出现峰值时将会有金属声,峰值出现在 高频段时将会有“嘶”声。频率响应曲线出现谷时,要在-10dB才会有音质变化。
低频段对声音强度影响极大
超过+5dB 时声音会变得混浊不清,严重时出现“嗡 ”声。200-500HZ中低频段决定声音的力度,如超过+5~+10dB声音变得模糊,清晰度下降,下跌 -6~10dB时声音缺乏力度而显得单薄,音色硬而窄。1-3KHZ中高频段对明亮度、清晰度和临场感有重要作用,此频段超过+3~+5dB时会使声音变 硬,超过+5~10dB 时则会出现金属声,下跌-3~5dB时会使声音失去明亮感,下跌-5~10dB时,声音发闷、不清晰, HZ以上频段是声音特色的反映,如高频6-7KHZ超过+6dB,声音会变得尖锐刺耳,语言中齿音严重,下跌-10dB以上时音色明显变暗。
常见的几种频率调节不当造成的声音效果不佳的现象如下:
(1) 声音混浊:说明5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度
(2) 声音发闷、不亮:说明2000HZ以上频率衰减过度或20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度
(3) 声音毛刺:5000HZ以上频率提升过度
(4) 声音单薄:500HZ以下频率衰减过度
(5) 声音缺乏临场感:1000-4000HZ频段衰减过度
(6) 声音发干、发硬:1000-3500HZ频段提升过度
转载:
车空间博士的个人空间 |
No user commented in " 车内音响与音响相关知识 "
Follow-up comment rss or Leave a Trackback